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公司动态 >>翻译家与建筑师
详细内容

翻译家与建筑师

翻译界有个颇为流行的观点,即翻译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。此观点固然追捧者众多,但对于刚刚涉足翻译行业的学子来说,却很难将之付诸于翻译实践。因此,如同信达雅这类人们耳熟能详的观点一样,上述说法鲜有实操性,因此其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。
   事实上,再创作的核心是创造、重构和突破。为诠释和解构这一再创作过程,从而使再创作这一概念具有实操性和指导意义,我们不妨将翻译家比作一位建筑师。
   从建筑师视角看,原文就犹如一座建筑,不妨设想为巴黎圣母院,建筑师的任务是在中国再造一座巴黎圣母院。已知条件是:建筑师了解巴黎圣母院的整个外观、结构、所用原材料(分别对应于文章整体风格、章节和词汇),以及具体原材料清单及推荐替代品(对应于翻译工作中的双语词典)。显然,建筑师不可能将巴黎圣母院拆解运输和重构,而是应根据目的地所具备的条件(目标语资源),重现巴黎圣母院。
   如果一切都能照猫画虎,顺理成章,也就无所谓再创作。事实上,时间和空间的转变令复制工作面临种种困难:原材料缺少合适的替代物(例如enabler没有恰当的对应中文);原结构件尺寸过长,在目标地难以复制,或复制后功能受到影响(即原文句式复杂,中文难以找到替代品,或完全复制原句式结构导致译文理解困难,此类实例比比皆是);虽有替代品,但时空限制却令推荐替代品难以契合结构和外观(例如practice推荐替代品为实践、练习、习惯,但在有些语境下,采用这一替代品显得很突兀,甚至语焉不详,例如best practice),凡此种种,都需要建筑师因地制宜,在顾及建筑风格和功能性的同时,利用当地通用的建筑材料复建圣母院。
   同样道理,翻译再创作过程可被视为在兼顾原文风格(诗歌不能翻译成散文,法律条文不能翻译为议论文)、主题思想(功能性)的前提下,对原文架构和材料(句式和用词)进行适当调整,从而达到复制原文思想的目的。上述观点,也应成为再创作所应遵守的尺度或原则。
   因此,翻译家与建筑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

作者:赛诺达文

电话直呼
在线客服
发送邮件
联系我们:
010-87927560
18611081728
姜经理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白经理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还可输入字符250(限制字符250)
技术支持: 建站ABC | 管理登录